在柴油機大修理過程中,由于曲軸修磨、鏜削連桿軸襯套及鉸削活塞銷孔、汽缸蓋翹曲修磨、主軸承座孔修理、氣門座安裝和活塞頂部渦流室加工等都會產生誤差。這些誤差會使各缸燃燒室容積出現一些差異,導致壓縮終了時各缸的溫度、壓力有所不同,由此引起柴油機工作不穩(wěn)、振動和排煙異常等現象。因此,在試驗臺上按理論數據調整的噴油泵安裝在柴油機上往往不合適。
我們在長期工作中,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“開式”補充統(tǒng)調油路系統(tǒng)方法。即在柴油機修竣并進行冷磨合和熱磨合后,在氣門間隙合適及各運轉部位工作正常條件下暫不安裝排氣岐管,根據各缸排氣口的排氣溫度、壓力和煙色的差異,調整單缸供油量或供油時間,使各缸達到排氣溫度、壓力一致和煙色正常。 修理后的柴油機運轉時,經常出現以下3種現象:一是各缸溫差較大,煙色不一,瞬間轉速變化較大,調速器齒條產生擺動;二是各缸溫差雖大,煙色不一,柴油機瞬時轉速雖有變化,但調速器齒條未產生擺動;三是各缸溫差很小,個別缸間歇冒白煙,柴油機瞬時轉速變化不大,沒有明顯振動,但有“突、突”的排氣聲。
現以4缸柴油機(點火順序Ⅰ—Ⅲ—Ⅳ—Ⅱ)為例,調整方法介紹如下: 針對某型柴油機出現的第一種現象,在排氣口實測結果為:Ⅰ缸排氣溫度高、壓力大且冒黑煙;Ⅲ缸排氣溫度低、壓力低、冒白煙;Ⅱ、Ⅳ缸溫度和壓力介于在二者之間,煙色不重。
從表面上看,Ⅲ缸排氣溫度低、壓力低、冒白煙是因供油量不足,但實質上是由于Ⅰ缸工作太強促使柴油機瞬時轉速升高,調速器拉動齒條,按工作順序恰好降低了Ⅲ缸的供油量。此種狀態(tài)下的調整方法是減少Ⅰ缸供油量,Ⅲ缸供油量保持不變。 將Ⅰ缸供油量減少后,工作壓力隨之降低,不僅會使其本身燃燒徹底,黑煙消除,同時柴油機瞬時轉速變化很小,調速器不會拉動齒條,Ⅲ缸也就恢復了正常供油量,不再冒白煙,排氣溫度和壓力也自然會升上去。
針對某型柴油機出現的第二種現象,在排氣口實測結果為:Ⅰ缸排氣溫度和壓力很高,但不冒黑煙;Ⅲ缸排氣溫度和壓力較低,冒白煙;Ⅱ、Ⅳ缸溫度和壓力正常。柴油機瞬時轉速變化不大,調速器未拉動齒條。此種狀態(tài)下的調整方法是減少Ⅰ缸供油量或增加Ⅲ缸供油量,一直到Ⅲ缸排氣溫度和壓力與Ⅰ缸達到相接近,工作正常為止。
針對某型柴油機出現的第三種現象,在排氣口實測結果為:各缸排氣溫差、壓力相差很小,對轉速影響也不大。此種狀態(tài)下的調整方法是將壓力大、溫度高缸的油量減少,將溫度低、壓力小的供油量增加,直至各缸排氣溫度、壓力基本-致,柴油機無可見煙色,運轉平穩(wěn)。 調整時,除調整改變單缸供油量外,也可以調整改變單缸供油時間。調整供油量過程中,應注意柱塞頂與出油閥之間的間隙,以防損壞柱塞或出油閥。
柴油機經此法調整后,調整結果往往與試驗臺調整的理論供油量不一致。如將噴油泵重新裝回試驗臺,測試各缸噴油時間和噴油量,就會發(fā)現相差懸殊。正是這種差異彌補了各缸壓縮終了時爆發(fā)壓力和溫度的不均衡,使得柴油機能夠平穩(wěn)正常地運轉。
實踐證明,對噴油泵的調整不能完全依賴試驗臺,要想使柴油機獲得最佳工況,還需通過補充統(tǒng)調方法來實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