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過嬰幼兒的人都知道,小孩子們總是喜歡哭鬧,而大人們對付小孩哭鬧的最常見辦法就是拿一個奶瓶塞到小孩嘴里,小孩的哭鬧自然也是嘎然而止,問題馬上解決了,多簡單啊,這就是著名的“奶瓶效應(yīng)”——愛哭的孩子就是有奶吃??!
孩子長大后,奶瓶可以不用了,但是作為一種最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手法,“奶瓶效應(yīng)”卻得以傳承很延續(xù)。“愛哭的孩子有奶吃”的現(xiàn)象在管理實踐中比比皆是。人的天性也在此得以延續(xù)和發(fā)揮——很多人也都喜歡通過“哭鬧”來達到自己的非正常目的。在管理實踐中,很多管理者也自然而然的運用這一招——往往只要下屬一提出意見,也不管這些意見合不合理,是不是事實,管理者立即就會給予附和和滿足,“愛哭的孩子有奶吃”幾乎成了很多管理者的殺手锏。
為提高管理績效,一家企業(yè)在管理層率先實施績效考核,因為績效制度設(shè)計合理,績效指標恰當,公司還跟每個干部增加了一倍的績效工資,每一個考核分都能對應(yīng)拿到30塊錢的獎金啊,剛開始時效果也還好,可是半年之后效果卻反而下降,很多人都不愿就績效中的問題進行改善,而是聽之任之。原來,有一個績效一直很低的部門主管,每次在績效結(jié)果出來后,就會跑去老板那里鬧,說自己沒功勞也有苦勞,這個月又做了多少多少分外之事等等,吵著鬧著要求老板加分,而老板也是覺得有道理,心里一軟,那就加20分吧,你看,愛哭的孩子就是有奶吃啊!
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,時間一長,加分之事自然弄得盡人皆知。其他一些心術(shù)不正者也紛紛效仿,而很多正直的干部也是失去了信心。是啊,只要一鬧就能加分,既然一哭就有奶吃,我干嗎還去費時費力做管理改善?。窟@樣一來,管理之初衷就被這只“奶瓶”徹底破壞,“奶瓶效應(yīng)”產(chǎn)生的隱患也在此發(fā)揮的淋漓盡致。
“奶瓶效應(yīng)”告訴我們:有時候,小孩子哭不一定是餓了,也許是身體不舒服感冒發(fā)燒,或者被蚊叮蟲咬所致。我們要是忽略了這些客觀,勢必讓小患變成大病,或者是死于非命,這類因大人無知而造成的慘劇在社會中好像不少。管理也一樣,管理者要是過于聽信下屬的訴求,要是耳根子太軟,就是不堅持原則,就是掩蓋了很多管理真相,最后可能還不只是毀掉這個喜歡“哭鬧”的“孩子”,甚至還有可能讓整個團隊死于非命。